Git分支模型
master分支
master分支表示一个稳定的发布版本. 对应GZB的大版本.
- 场景: 前端应用会跟随工作包版本迭代, 在dev分支测试稳定后, 会合并到master分支, 并使用tag标记应用版本和对应的工作宝版本
- tag规范: v{APP_version}@{GZB_version}, 例如v0.1.0@GZB_6.6
- 人员: 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合并, 普通开发者没有权限
dev分支
开发者主要工作的分支, 最新的特性或bug修复都会提交到这个分支. 开发者如果在该分支进行了提交,在push到远程之前应该先pull一下, 并尽量使用rebase模式,保证分支的简洁
- 命名规范: dev
- tag规范: 在dev分支中也可能会经历发布过程, 例如bug修复版本. 这里同样使用tag来标记这些发布. 例如v0.1.1
- 提交规范:如果实在开发分支上进行开发,在推送到远程之前,应该使用git rebase形式更新本地分支。
feature分支
涉及多人协作或者大功能的开发, 应该从dev分支checkout出独立的feature分支, 避免干扰dev分支
场景:
- 涉及多人协作: 团队多个成员在同一个项目下负责开发不同的功能, 这时候每个成员在自己的feature分支独立开发
- 大功能开发: 大功能开发跨越周期比较长, 需要多次迭代才会稳定. 这时候应该在独立的分支上开发. 方便跟踪历史记录, 也免于干扰dev分支的迭代和发布
命名规范
- feature/name: name是功能名称
- feature/GZB_version: 这也是团队常见的模式, 当无法使用一个功能名称来描述时, 可以使用GZB版本号作为’功能’
合并时机
- 当feature分支迭代稳定, 并通过测试后, 合并到dev分支. 合并到dev后, feature分支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. 后续bug修复和功能优化直接在dev开发
- 当多个feature分支需要合并对外发布临时版本时. 合并到preview分支 . ⚠️这种情况不应该合并到dev分支, 因为feature分支可能还不稳定或未完成. 比如为了联调某些功能.
合并方式
- 不要使用fast-forward. 这样可以在分支图上查看到分支历史
preview分支
临时的预览分支, preview分支用于临时合并feature分支, 这其中可能会修复某些bug或者冲突. 可以选择性地将这些提交cherrypick回feature分支. 当预览结束后就可以销毁preview分支
release分支
release分支有两种使用策略,第一种遵循gitFlow流程, 第二种是目前后端团队使用的策略,为了配合后端工作,我们主要使用第二种
git flow 风格的release分支
当前前端应用的稳定版本和GZB版本绑定. release分支不一定存在, 一般情况下, 只会在前端版本稳定后, 将其合并到master, 并创建tag标记. 而只有需要为指定的正式版本修复bug时才会创建release分支
- 场景: 需要为某个正式版本修复bug(hotFix)时, 从master的对应tag中checkout release分支
- 命名规范: release/{GZB_version} 外部人员只会关注GZB版本
- 如何修复
- 如果对应bug可以在dev分支直接被修复, 可以先提交到dev分支(或者已经修复了), 然后再cherrypick到release分支
- 如果bug在新版本无法复现. 比如新版本升级了依赖. 那么在release分支直接修复即可
自定义风格release分支
当要发布一个工作宝对应的版本时(或者一开始开发时)从dev分支checkout出一个开发分支,后续需要对外发布时,将dev分支合并到release分支, 并打上版本tag. 后面会介绍到后端开发和自动交付机制这种分支模式。
这一种使用策略. gzb后端在使用, 为了配合后端工作, 我们也推荐使用这种方式
- 何时创建:
- 开启GZB新版本开发任务时(推荐)
- 向外发布第一个版本时
- 何时合并:后面dev有版本发布都要合并到release分支,直到开启另一条release分支
- 好处
- 对发布内容进行筛选
- 专门用于发布, 开发者容易过滤变更的内容